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最長的峽谷,位于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是中國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切穿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后形成的峽谷,位于米林縣和墨脫縣境內,全長504.9公里,最深為6009米。雅魯藏布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雅魯藏布大峽谷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平均深度2800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雅魯藏布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干流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
據中國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措卡村(海拔115米),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1800米,長440公里)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等量齊觀。新華通訊社向全世界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全球為之轟動。
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一10070毫米;就是這條水氣通道使大峽谷積蓄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就是這條天然水氣通道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2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推動許多熱帶動、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促進了喜馬拉雅山脈南北生物的混合與交流Z就是這條天然水汽通道為許多古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不至滅絕。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峽谷地區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宛如從極地到赤道或從中國東北來到海南島一樣。
特別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鵑,因為大峽谷的高山灌叢主要由常綠杜鵑組成。這一區域內有154種杜鵑,占世界杜鵑總種數(約600種)的26%。高山雪線之下是高山灌叢草甸帶,再向下便是高山、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帶,繼續向下便是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帶和常綠闊葉林帶,進入低山、河谷是季風雨林帶。這里的季風雨林不同于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它是在熱帶海洋性條件下形成的有明顯季節變化的雨林生態系統。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豐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