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去西藏卡若拉冰川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答:卡若拉冰川美食:
狗澆尿:
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面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只加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卷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青油,并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地居民廚房灶臺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墻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甜醅:
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恒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焜鍋饃:
焜鍋饃饃是在金屬的焜鍋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眾習稱“焜鍋”,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面食品。焜鍋是在普通發面里卷進菜油,抹上紅曲、姜黃、香豆粉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卷成紅、黃、綠各色交織的面團(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時,有時摻進雞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鍋形狀大小相同的圓柱狀,放入焜鍋內,埋在用麥草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焜鍋壁較厚,傳熱緩慢,麥草燃料火力均勻,熱度適中,半個小時后即可出鍋。烙出的焜鍋饃饃,外脆內軟,綻開如花,色彩鮮麗,異香撲鼻。它的特點是省時,省事,制作單間,松脆好吃,攜帶方便,經久耐貯。
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這種面片不是用搟面杖搟出來的,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條:
拉條,又叫拉面,是青海人民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拉條和面片的制作方法大體相似。不過,拉條的面團要多揉,且稍軟一些,待面醒后才能拉。拉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扁形的,又叫“蘭葉”;一種是圓形的,又叫“雞腸子”。
釀 皮:
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堿面,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面團,幾經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團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面團煮熟后稱作面筋。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將沉淀面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面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相關閱讀:西藏有哪些美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