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西藏拉薩老城是什么樣子的呢?能否介紹一下西藏拉薩老城呢?
答:拉薩老城實際上是位于北京東路附近,以大昭寺為核心、八廓街為環線的老城區,方圓1平方公里,總占地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
與新城并沒有明顯的界限,由于這里的藏式建筑保存較完好,街道上的商業鋪面也以藏式商品、旅店為主,與新城區有較明顯的區別,而被人冠之以老城的稱呼。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拉薩對對舊城區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對建筑物嚴格限制高度,使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的輝煌壯觀得以保存。
拉薩老城最有名的就是大昭寺及八廓街了,每天清晨,八廓街開始升騰起陣陣桑煙,隨風飄動的經幡,為大昭寺周圍的古老街區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八廓街是拉薩古城的代名詞。它的概念不只是一條不足五六米寬的環行街道,而是大昭寺周圍的那一片舊式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
拉薩老城
大昭寺興建于公元七世紀吐蕃藏王松贊干布時期,這里供奉著釋迦牟尼12歲等身銅像,是藏族信教群眾心中的“圣地”。一千多年來,朝圣者們漸漸踏出了環繞寺院的八廓街,并逐步發展成了今天占地52平方公里的拉薩市。
八廓街是西藏最古老的城區,以大昭寺為中心大約1公里。從這條街道叉網狀輻射出35條小街巷。街道兩側是一排排藏式的房子。這些房子的高度有統一的規定,最高建筑只有四層。空中望去,整個老城區與大昭寺渾然一體。
八廓街兩邊店鋪的商品琳瑯滿目,到處可見千姿百態的銅制佛像、做工精細的銀制酥油燈、小巧玲瓏的手搖經筒、古色古香的印經木板,以及色彩繽紛的唐卡、經幡。每天來自西藏各地的購物者及海內外旅游者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漫步拉薩古城,鱗次櫛比的藏族建筑風格鮮明,八廓街古轉經道上桑煙裊裊、人流如織、店鋪林立,使人在古老與現代的交融中感受到,八廓街早已成為西藏人通向現代文明的大道。
與新城相比,拉薩老城從街道上來說,不如新城整潔,也沒有新城干凈,而且八角街上眾多的各種乞丐,也有一點令人不快,但古城就是古城,也許這才是它真實的一面。
拉薩老城 拉薩老城內的佛教印經院
藏傳佛教印經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原是著名的德格土司官寨所在地。清雍正七年(1729),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卻杰·登巴澤仁,為發展佛教,在其家廟貢欽寺內另建佛殿,刻版印經。其子杰色·索朗貢布繼位后,又大興土木,加以擴建,前后歷16年始具規模,原名為德格貢欽寺印經院。
貢欽寺是薩迦派的主要寺院。經院中薩迦派的著述雖占有重要地位,但該院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并不局限于薩迦一派。除各派共同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以及適合中派研習的《續部全集》和《修法大全》外,既有薩迦派的《道果釋義》,也有寧瑪派的《續藏》、噶當派的《父法子法》、覺囊派的《百行論》等,甚至也不排斥本教的《黑白花龍經》。印經院還收藏一部分個人文集的書版,其中雖以薩迦派的居多,如《薩迦五祖文集》、《薩班·貢噶堅贊文集》和《八思巴文集》,但也不拒刻其他教派高僧的文集,如《宗喀巴文集》渡江分前刻、續刻等。印經院還大量刻印各派學者的著作,涉及到佛教哲學、歷史傳記、地理方志、醫藥、歷算、語文、詩詞等多方面的內容,既不囿于一家之言,又不拘泥于宗教經論。
印經院共積有21萬余塊經書刻版和少量佛教畫版。除少數書版的卷末只刻一面外,其余都是兩面鐫刻。刻版所用木材,采用堅硬的紅樺樹。木版先用火熏,烘去濕氣,再在陰涼處晾干,使之不易變形。印經院歷來注重刻版質量,筆劃雕深刻細,別有風格,而在刻書之前,對文字工作尤為重視。負責校讎書稿和繕寫的印經院秘書,都是博學之士。
該院最早刊刻的《三體合璧般若八千頌》,雕鏤精致,朱砂刷印,是所藏經版中的精品。印經院創始人第十二代土司主持鐫刻甘珠爾時,曾收集當時流傳的版本,聘請八幫寺著名學者司徒·卻吉迥乃整理,精心審閱校訂。歷時5年,共刻經版33748塊;丹珠爾的刊刻歷時7年,共刻經版64512塊。這部德格版藏文大藏經,聞名于世,并使印經院由此享有盛名。
此外,印經院還藏有不少其他珍貴的書版,如西藏醫學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是印經院創建時最早完成的一批刻版。又如《漢區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多羅那他著)等,不但是研究漢藏關系和印度古代史的難得資料,其書版也極為稀有。這里是藏族地區藏版最多的印經院,被譽為藏族文化寶庫。>>相關閱讀:去拉薩老城游玩有什么好建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