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西藏昌都地區有些什么特色的地方?
答:昌都卓舞
又稱:鍋莊
流行區域:西藏昌都所轄各縣。
特點:音樂流暢奔放,歌唱內容豐富,舞曲變化多樣,粗獷而富有氣勢,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即興起舞。
種類:農區卓舞、牧區卓舞、寺廟卓舞。
表演形式:集體舞蹈(無人數限制)
芒康弦子
又名:藏語中稱“諧”,為歌舞之意。
流行區域:西藏昌都地區芒康、丁青等地。
表演形式:男女分工不同,一般由一名或多名男子領舞,男子拉弦,女舞長袖;男子領唱,女子和誦;舞姿剛柔并濟,舒展而優美,男女分列繞圈,節奏歡快,極富藏族舞蹈特色。
伴奏樂器:弦子
相關介紹:昌都弦子舞有芒康、左貢牛角弦子舞,丁青、類烏齊、察雅、八宿的熱巴弦子舞,芒康鹽井、扎聶琴地等弦子舞。
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產生于11至13世紀的藏族史詩,是由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最初它只是一種民間說唱文學,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經過民間藝人的口口相傳和加工潤色,到十五世紀,經人記錄成書,相互傳抄,最終成為一部規模宏大的英雄史詩。
史詩結構宏偉,篇幅浩大,現已發掘約有五、六十部之多,一百萬詩行,其長度不但令荷馬史詩《奧德賽》、《伊利亞特》望塵莫及,比號稱世界最長史詩的印度的《羅摩衍那》還要長,成為目前所知的世界上少有的長篇巨著英雄史詩。
史詩主要講述主人公格薩爾的故事。格薩爾是一位受人擁戴的藏族部落首領,傳說他是天神的化身,不僅有超人的智慧和本領,還能夠役使鬼神、支配自然。一生征戰,打敗了包括人、魔在內的所有敵人,使他的人民過上和平的生活。
整部史詩以雄渾的氣勢,頌揚了格薩爾除強扶弱,為民除害的英雄業績,并歌頌正義戰爭,表達了藏族人民反對侵略,爭取自由的美好愿望。
康巴服飾
昌都地區屬于康巴藏區,因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生存環境,其當地的服飾也與其它地區的藏族有所不同,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多姿多彩的服飾系列。
康巴服飾以雍容華貴而著稱,服飾上都裝點有美麗而昂貴的金銀珠寶,比如瑪瑙、裴翠、珊瑚、綠松石等,給人以豪放和貴重之感。且許多服飾都經祖輩相傳,以至于經常可以見到些價值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元的服飾,這也成了顯示財富多少的標志。
每當賽馬會期間,也是觀賞康巴藏族服飾的好機會,屆時,藏族男女都穿上最珍貴、最華麗的服飾齊集一堂,把美麗華貴展現的淋漓盡致。
能歌善舞
藏族人天生便能歌善舞,尤其在昌都地區體現的最為充分,這里可以說是“歌舞的海洋”。相傳康巴地區凡會說話的人都會唱歌,能走路的人都會跳舞。因為康巴地區的藏族人性格豪放粗獷,所以其歌舞也有別與其他地方,顯得大開大合,富有渲染力。
在當地最為普遍和風行的便是跳“鍋莊”舞。鍋莊,藏語稱為“卓”。人們這樣贊譽鍋莊舞內容之豐富:“天上有多少顆星,卓就有多少調;山上有多少棵樹,卓就有多少詞;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
鍋莊舞是一種無伴奏的集體舞。 跳“鍋莊”舞時,男女分開,各成一排,然后對跳,男性舞步高揚,歌聲渾厚,女性碎步輕盈,歌聲甜潤悠雅,是來到康巴地區不可錯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根據現有的古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發揮作用了。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是中國西南大地上一條進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國際通道。
“茶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昌都地區的“茶馬古道”是歷史上內地與西藏之間進行茶馬貿易的一條古驛道。可以說在這條古道上匯集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有數不清的自然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痕跡和道不盡的傳說故事,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著的向往。>>延伸閱讀:西藏特色的地方在哪?